如果珍宝会说话之核舟

——关于《核舟记》的微项目作业设计

一、作业内容

子作业1:学生根据“如果国宝会说话”视频及文案资料梳理其视频制作要素及文案特征。

子作业2:学生基于子作业1完成“如果珍宝会说话”项目评价量表

子作业3

A.以“如果珍宝会说话”的微视频形式介绍核舟其美。

B.以“如果珍宝会说话”的分帧图文形式介绍核舟其美。

子作业4:

1. 评价他组作品(亮点及不足)

2. 根据他组评价,反思本组活动过程中不足、亮点及改进措施。(思考角度:针对产品;针对团队合作;针对个人分工)

二、作业目标

1.回顾事物说明文相关写作知识

2.自学理解《核舟记》内容、文本顺序、重点

3.了解核舟背后的微雕技艺以及人文韵味

4.加深对图文类项目活动操作流程的熟悉

5.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三、设计意图

本作业最终目的在于打破学生与古文之间的壁垒与隔阂,用现代有趣、先进的微视频(微纪录片)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梳理古文的内容之上,借助思考视频、图文拍摄、绘制,来梳理、分析文本的结构、写作顺序,最终在审美上体验到微雕技艺之高深及王叔远和魏学洢之间的深情。试图通过本作业的实施,让学生从识记、理解,到达分析、创造的认知层次(布卢姆认知层次),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与传承(语文核心素养)。

四、学生作业

                                       

                                           子作业1

 

                            子作业2

                                                                                                                                              子作业3

 

                                                                                 子作业4

 

反思:

学生在整体活动过程中的热情是比较高的,在评价展示课上的点评也可圈可点,围绕着之前制定的评价量表进行。但是反映出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学生的视频在“皮”而非在“骨”,最核心的对于“核舟”的介绍不到位,成为了配角,虽然后续学生也发现了这个缺陷,但是因为课时的安排没能重新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这归咎于我的教学环节设计过于粗糙,因形而忘本。

但是在评价和反思环节,其实学生能自主发现问题,回到文本的研读上,这无疑给了我信心——活动是真实能促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一种形式,也是能真实促使学生反思自我学习过程和社交的很好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