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成事法则,永远是行动。

从想一件事到做一件事,

从做一件事到做成一件事,

温州私立第一学校的老师们一直在实践着。


12月7日,在岁暮的烟火里,浅煮流年,静待陌上开花。

报告厅里一场“让每个老师被看见”主题的

教科研大会暖流四溢。



PART.1

做成一件事的成长分享

本次教科研大会以回顾这些年一直坚持在做“做成一件事”的那些事儿。王海红、张晨晨、吕效洁老师做了通过坚持申报“做成一件事”中个人专业成长的分享。

王海红老师在《谈谈做成一件事的初衷和坚持》中分享了坚持“做成一件事”对她的改变,不仅提高了课题研究能力,还获得了成就感。

张晨晨老师分享《从必做到做成——探索教师“双减”下专业发展路径》,畅谈了选题策略、所遇难点,送给老师们满满的干货,解决了很多教师所面临的困惑。

吕效洁老师对正处于项目实施中的《体质健康提升项目》做了中期汇报,分析了项目亮点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PART.2

做成一件事的亮点复盘


紧接着,小学部教学处副主任邱秋慧做了题为《看见成长:“做成一件事”两周年之复盘》的观点分享。她指出“做成一件事”类似于小课题研究,它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班级管理问题或学科教学问题,发挥自身的优势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做成一项独特性、创新性、可以推广的项目。“做成一件事(项目)”可以个人研究,也可以小组(2-3人)合作研究,每个学期开学初统一申报。

在选题阶段,学校会引导老师发现问题,明确主题,分析主题,确定方案。根据老师们申报的方案,学校组织各类专家进行论证,给予不同形式的交流意见并引导老师们修改方案。

在“做成一件事”研究的结题阶段,教师要学会把自己的实践的过程总结进行梳理,提炼成果,收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撰写成文字上交。

“做成一件事”研究不仅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能力,还优化了学校科研管理方式。在推进“做成一件事”研究的过程中,学校逐步成“做成一件事”研究的六阶管理机制。


林哲来老师的《乐学与高效:小学书法学习新样态的探究》荣获2022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温暖的教学”征文评比二等奖、2021学年温州市论文评比一等奖!


各学科多位老师在“做成一件事”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论文分别在市直论文、温州市论文获奖。

“做成一件事”的项目推广至今,已经有近100个项目在我校研究实施,平均每学期都有20多个项目、一半以上的老师加入到了“做成一件事”的研究小团队。接下去,学校将迭代升级,在做题阶段更注重过程研讨,帮助教师突破瓶颈。


最后,小学部副校长汪佩义称赞了老师们浓厚的科研氛围和坚持去“做好一件事”的精神,鼓励更多的老师能“做成一件事”。他表示,“做成一件事”研究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做,“做”字强调了教科研的“行动”本质,更注重“身体力行”。


立己达人,至臻至善,

做好一件事可能不是终点,

而是新的起点,

因为我们需要做的更好,做到最好。

我们虽未必都能达到遥远的彼岸,

但如果有彼岸,一定是我们最先到达。

做成一件事的路上,我们陪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