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乍暖还寒。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之下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变革,构建素养课堂,探究素养作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3月30日,我校承办了“‘双减’下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素养课堂与单元素养作业”为主题的市直属学校小学数学协作教研活动。温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兰衍局老师出席并做学术指导。温州外国语小学和北大新世纪温州附属学校两所直属学校各组成一个3团队,分别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单元整体教学研讨分享、单元素养作业设计分享。共同研讨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首先温州外国语小学团队蔡杨杨老师和四年(5)班的孩子们共同展现一节精彩的《小数的意义》。蔡老师基于学生学情,对前置作业进行探究分析,通过正方形与计数器逐步引导学生操作、理解、推理出小数的意义。

  课例展示之后,温州外国语小学团队林慧洁和叶月妹老师分别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及单元素养作业设计作阐述,主题分别是《多元表征 聚焦数感 感悟本源》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浅谈素养作业设计》。叶老师指出设计单元素养作业要更注重实践活动以及跨学科知识的融合。

  紧接着我校团队的傅建利老师和四(6)班的孩子们带来《小数的意义》一课。傅老师基于前测作业,更大胆地通过在正方形里面表示出0.4,在计数器上表示1.1,创造三位小数等环节,创造性地使用计数器来突破数位之间满十进一,退一当十的关系,从而突破了难点。

  随后,我校团队季鑫熠和叶颖颖老师分别带来《以核心概念为主线架构单元整体教学》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素养作业》汇报分享。季老师围绕核心概念,从核心概念、教材学情、单元学习架构三方面阐述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整体教学的探索与尝试。

 

  最后,温州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兰衍局老师对本次教研活动给予点评指导。他结合傅老师的课,给出了小数意义这节课的具体目标,在数与代数领域的视角下给出了小数意义学习的“序”,单元统整要抓住知识体系的序进行思考。他还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起点为载体,是撬动“课堂”与“评价”的支点,是课堂活动的素材来源,作为数学教师,要以生为本。

  本次教研活动既是一次教研学习与教学实例的完美结合,也是我们教师成长的重要学习机会。通过教学教研,引领在座教师深入思考学习活动设计和素养作业设计,进一步反思实践,努力推进我校教研主题朝着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