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直属高中信息技术双周第7次教研活动
9月25日下午,温州市直属高中信息技术双周第7次教研活动在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隆重举行。
温州市高中信息技术西片区大组长谢福民老师、来自市直其他学校的高中信息技术备课组长、高三老师齐聚一堂,围绕“聚焦学情,AI赋能精准复习”主题,共同探索AI时代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路径。
一、公开课展示:
《AI与算法教学的深度融合》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 周锦章
由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周锦章老师执教《AI时代下的滑动窗口最大值算法复习》的习题复习课,创新融合学生平板和生成式AI工具(豆包)与算法教学手段,以“2025年1月份”首考真题为情境导入,引导学生用滑动窗口算法高效处理数据子序列的极值问题。通过豆包工具进行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学情自主学习新知:“双端队列维护窗口极值”的过程,突破传统静态讲解教学方式局限,让学生理解时间复杂度从O(n²)优化至O(n)的核心原理。
《聚焦学情,AI赋能精准复习》 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 邓春玲
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邓春玲老师开展了《聚焦学情,AI赋能精准复习》的讲座,围绕学生学习大数据收集和AIGC驱动的算法复习策略做了专题报告,邓春玲老师提出“三阶赋能”模型:
1、精准诊断:利用辅立码课平台采集学生错题数据,实时追踪班级算法题得分率波动,预警低效学习行为。
2、AI导入和教师配合:豆包自动生成滑动窗口、双端队列等高频薄弱点的靶向知识点,利用平板AI界面,学生及时学习算法新知识点,快速迭代促进理解算法模型。
3、动态巩固:基于AI推送个性化变式训练题,结合错题归因分析,生成自主复习路径,强化薄弱环节。通过人机协同教学模式,实现算法思维的逐层递进与精准提升,有效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学习效能。
同时,邓春玲老师在讲座中提出了在使用平板教学与AI界面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分心问题,并详细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市直学校的老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人工智能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温州市瓯海第一高级中学 徐怜恤
温州市瓯海第一高级中学 徐怜恤老师做了关于《人工智能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的讲座。本次讲座聚焦高中人工智能课堂教学实践,针对课时限制导致知识碎片化、学生兴趣不足、难以解决真实问题三大痛点,提出三大核心策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搭建专家系统(如SnowNLP情感分析、MNIST手写数字分类)、引入神经网络实践,实现跨学科融合;构建整体认知,梳理人工智能“三起两落”发展脉络,串联知识体系;注重实践迁移,借助TensorFlow Playground可视化工具解析参数影响,并以K均值聚类算法解决物流配送问题,强化算法应用能力。讲座最终提出务实推进AI课堂的四大关键:精准把控课时、匹配学生认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优化软硬件配置,为一线教学提供可复用的实践范式。
市直高中信息技术西片区大组长 谢福民
市直高中信息技术西片区大组长谢福民老师先是对公开课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评价,他高度认可温州私立第一实验学校使用平板+AI两者结合的教学方式,是目前温州市市区内有一定的样板意义,他认为在算法复习课中精准定位——学生学习和做题及时反馈性,自主利用AI进行个性化学习,特别是针对新的知识点,提高复习的精准和高效,通过AI生成“滑动窗口算法+双端队列”变式题型训练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实现手段之一。但他也提出这样的思考:各校在教学过程中使用AI辅助工具需警惕学生过度依赖生成代码而弱化底层逻辑训练。
接着谢福民老师对邓春玲老师关于《聚焦学情,AI赋能精准复习》的讲座做出点评,认为邓老师很好的点出该层次的学生学情问题,直击在算法复习中存在“代码理解困难”“迁移能力薄弱”等核心问题,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尤其“鱼的记忆”的比喻生动揭示了知识内化不足的痛点,引发教师共鸣。强调“吃透算法原理+变式训练”双轨并进,避免题海战术,符合新高考能力导向。
针对徐怜恤老师的讲座,提出对分层教学设计策略:针对不同基础学生,可增加案例难度梯度(如SnowNLP从简单文本到多模态分析),例如以SnowNLP情感分析项目(商品评语分析)为例,通过“模型训练→代码解析→迁移应用”三阶设计,化解抽象理论理解障碍。
西片区大组长谢福民老师总结本次市直双周教研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教研活动,从周锦章老师公开课到两场讲座分别从“精准复习”和“系统教学”切入,形成互补性解决方案。邓春玲老师的实践讲座为AI赋能精准复习的策略创新课堂提供了参考路径,徐怜恤老师的体系讲解则为深度学习构建了教学框架。建议在全市尝试“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人工智能理论教学”双轨模式,推动温州市人工智能教育从技术普及走向素养培养,期待更多教师参与到人工智能教学创新实践中来。




